刘育绫
坚持轻资产转型,业务财务全面向好光伏能源业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,行业模式长期以来依靠外部融资进行电站建设,而收回投资周期较长,企业现金流普遍压力较大。
光伏发电技术降本空间大、技术进步快、产业化确定性强,是未来主要发展的低成本节能发电方式之一。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,将决定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向。
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,光伏设备价格下降,光伏电站的标杆电价随之下降,度电补贴电价则维持在0.42元/KWh。从光伏产业全球竞争格局来看,龙头企业多来自于中国。从供给端看,未来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值得重点关注。随着各国对气候问题重视度提高以及光伏发电经济性的不断提升,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越趋明朗,光伏终端需求有望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增长趋势。硅片企业目前面临单晶替代的风险,存在多晶产能过剩,单晶产能不足的现象。
硅片大尺寸硅片能够在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制造中摊薄制造成本,在组件封装环节降低玻璃、背板、EVA等辅材成本,在电站环节摊薄支架、桩基、汇流箱、直流电缆以及施工安装等成本。晶科、晶澳和隆基在硅片、电池、组件3个环节率先完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整合,抢得先发优势。尽管政策利好不断,迅速增长的光伏下游产业正遭遇产能置换带来的短期困境。
个股方面,锐新科技、金刚玻璃涨停,金晶科技、三花智控、华自科技、南玻A等涨超5%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也提出,支持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、光伏发电的协同调度,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。国盛证券研报认为,2020年至2021年,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。同时,将继续支持光伏玻璃行业加强技术创新、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,更好发挥产业配套功能,满足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。
当日资金净流出50.70亿元,成交额645.02亿元。长期来看,看好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,叠加双玻组件渗透率趋势不减,光伏玻璃需求景气度有望维持在高位;同时,在一刀切政策影响下光伏玻璃未来的产能落地节奏仍有不确定性,供给紧张的形势有再次出现的可能,而龙头公司在技术、资金、资源、布局等多重优势的加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市占率
11月3日,包括隆基股份、晶澳科技、东方日升在内的6家光伏行业龙头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》:今年以来光伏产业发展一片向好,组件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,但由于玻璃产能严重掉队,光伏组件企业已普遍出现大规模交付延期现象。从行业分布上看,47%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,另有17%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,16%分布在建筑业,13%分布在制造业。截至2020年11月4日,我国今年已经新增2,94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,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。此外,还将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。
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近年来我国光伏玻璃相关企业注册量(全部企业状态)呈持续增长趋势。从地域分布上看,山东省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数量最多,超过2,000家;其次为江苏省,有近1,90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;第三名为广东省,有超过1,30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。其中95%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,50%以上的相关公司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。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有1.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同时包含光伏和玻璃,且企业状态为在业、存续、迁入、迁出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。
据证券时报报道,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光伏玻璃行业发展文件,拟对光伏玻璃实行有别于传统浮法玻璃的政策,以尽快释放产能,缓解供应偏紧,抑制价格上涨。2019年,我国全年新增2,100多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
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近年来我国光伏玻璃相关企业注册量(全部企业状态)呈持续增长趋势。据证券时报报道,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光伏玻璃行业发展文件,拟对光伏玻璃实行有别于传统浮法玻璃的政策,以尽快释放产能,缓解供应偏紧,抑制价格上涨。
此外,还将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。2019年,我国全年新增2,100多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。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有1.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同时包含光伏和玻璃,且企业状态为在业、存续、迁入、迁出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。其中95%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,50%以上的相关公司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。从地域分布上看,山东省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数量最多,超过2,000家;其次为江苏省,有近1,90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;第三名为广东省,有超过1,30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。截至2020年11月4日,我国今年已经新增2,940家光伏玻璃相关企业,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。
11月3日,包括隆基股份、晶澳科技、东方日升在内的6家光伏行业龙头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》:今年以来光伏产业发展一片向好,组件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,但由于玻璃产能严重掉队,光伏组件企业已普遍出现大规模交付延期现象。从行业分布上看,47%的光伏玻璃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,另有17%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,16%分布在建筑业,13%分布在制造业
不知道这与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否一致?2018年11月民企座谈会上,国家领导人以光伏政策的制定为例做了专门指示: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,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,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,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。光伏玻璃产线行业运行良好与否,市场最有发言权。
按照这个势头下去,光伏玻璃企业四季度会进一步暴利化,上游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则会被继续压缩。对于产业联动紧密的光伏产业而言,光伏玻璃价格大涨,使得光伏组件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生产成本,且出货周期被拉长;光伏玻璃缺口的不断扩大,更是直打乱了组件企业的生产节奏,甚至逼停产线。
工信部做出回应,认为现有光伏玻璃产能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,行业运行整体良好。玻璃之殇:涨价、失速、停产光伏行业在2020年逆市火热,下半年抢装潮建设如火如荼。但阿波罗射向阿喀琉斯脚裸的一只箭,却使这位希腊勇士顷刻倒下。光伏大踏步走向平价时代,意外遭遇的难言的玻璃劫,值得行业上下警醒。
目前,我国玻璃产业整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,尤其是普通建筑玻璃,产能过剩已久。但是,在另一边,相关部门对玻璃产业政策的一刀切还在继续,短时间看不到立刻解决的希望,光伏玻璃产能提速被迫刹车。
在产能置换政策下,光伏玻璃产能的提速将备受掣肘。数据显示,2020-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别约658、870、1016万吨,每年有着近200万吨的增量空间。
因此,将光伏玻璃简单的归类到普通玻璃范围,并不科学。在国内光伏装机和光伏产品出口屡创新高的需求下,我国目前的光伏玻璃产能不但没有过剩,还需加速补缺口。
从今年七月份开始,光伏玻璃开始大幅度涨价,截止目前涨幅已超过50%。而2020年光伏玻璃产能的年实际增长量,仅为73万吨左右,缺口显而易见。面对市场需求与政策的双重压力,光伏企业与行业代表纷纷建言有关部门,建议将光伏玻璃进行单独管理,以确保光伏产业的整体有序、健康发展。以主要的玻璃生产企业福莱特为例,三季度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超预期提升至45%以上。
并且,随着光伏抢装潮的持续,光伏玻璃的缺口将在未来的11月、12月越来越大。遗憾的是,当下光伏玻璃的供需失衡,仍旧在延续,并有加剧的趋势。
更有内部消息,近期玻璃价格将再度上调30%。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,政策效应同向叠加,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,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。
原来,强大的英雄,最薄弱的命门是脚踝!在当下的能源转型大势中,光伏行业成为了蓬勃向前的开路先锋,正将一步步担负起主力能源的重任,成为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生力军!但谁都没想到的是,光伏玻璃,却意外成为了我国光伏行业奔向前方的阿格硫斯之踵。因此,工信部在今年年初便发出了《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(修订稿)》的征求意见函,旨在用产能置换来合理控制玻璃产能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